
0086-21-52863366-8012

據汽車新聞網站報道,盡管挪威以秀美壯麗的峽灣著稱,但峽灣卻帶來了出行難的問題。為了方便民眾出行,挪威擬綜合隧道、浮橋以及海上鉆井平臺技術,在2035年前打造水下浮橋管道系統,減少出行困難。
如果你想駕車從挪威南部克里斯蒂安桑到北部特隆赫姆,整個駕駛距離約1094千米,但你卻需要自駕21 個小時,平均時速僅有48公里/時。整個駕駛線路將沿著E39高速公路運行,穿越7條壯美的峽灣(這意味著你要換乘7次渡輪)。盡管挪威以秀美壯麗的峽灣 著稱,但對于挪威民眾來說,出行難卻是個令人頭疼的話題。
不過,好消息是,一個25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想要將旅途縮短一半——10.5個小時。項目計劃在2035年之前,在這些峽灣中建立永久的通行設施。但由于這些水域寬廣,最大的峽灣還有1.6千米深,傳統的橋梁可能無法滿足建造要求。因此,挪 威正在考慮一種全新的出行手段,一種水下浮橋設施,目前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(qū)還沒有類似想法。水下浮橋可以說是橋梁與管道的結合,不過,這種管道式的橋梁是被置于水下深約30米的位置, 水面上使用浮筒牽引管道。這種交通出行方案可謂是腦洞大開。
據挪威公路管理局高級工程師阿里安娜 介紹,這個想法并非瘋狂,其具備一定可行性。根據他們的臨時方案,對于1.3公里深、1公里寬的松恩峽灣 來說,這種出行方案或許是一個絕佳的解決方案。這個水下混凝土管道將達1.2公里,呈彎曲狀,內部將具備雙向運行車道,管道將被 置于水面以下19到30米處。
水面上的浮筒將支撐管道,而桁架與之相連確保其穩(wěn)固性。當然,管道也可能被綁在水下的巖基上以增加穩(wěn)定性。阿 里安娜表示,這些設施中的駕駛體驗跟穿越任何隧道一樣,人們不會有任何違和感,而且與傳統方案相比,水下浮橋裝置具有更多優(yōu)越性。阿里安娜說:“極端天氣 不會影響水下結構,而且挪威農村民眾不會再被困住了。擁有這樣的出行方案,人們想去醫(yī)院的話就不用等直升飛機了。”
想法雖然前衛(wèi),但這個方案依舊面臨不少問題以及不確定因素。挪威目前依舊在進行峽灣地質方面的探索,希望填補峽灣地質空白,比如,峽灣海床是什么樣子的,而且,建立這種水下設施,巖基是否能夠承受住系鏈強大的牽引力等。當 然,方案還面臨結構上的問題。挪威工程師正在積極計算水下浮橋能夠承受多大的風力以及潮汐,以及不同峽灣之間的洋流會對水下浮橋的運動造成何種影響。同 時,他們還考慮工人將如何在這么深的海里進行維修工作。同時,他們還在研究如果一輛潛艇徑直撞到了管道上,而管道里車流不息,該如何保證結構的完好性以及 運行的持續(xù)性。不過,根據目前設想,這個水下浮橋在損失一個支撐浮筒之后依舊不會瓦解,在緊急情況下,車主可以使用連接桁架從一個管道轉移到另外一個管道之中……